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农业基础学科”相关记录9011条 . 查询时间(3.117 秒)


中国东北黑土区(松花江流域)是全球四大黑土带之一,以全国3.6%的耕地贡献了18%的粮食产量,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然而,近20年来,该区域玉米、水稻种植面积持续扩大,叠加气候变暖导致的降水时空不均,使得农业用水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平衡粮食增产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

研究揭示缺水降低冬小麦氮营指数机制(图)
缺水 冬小麦 氮营指数
2025/3/24

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以及为人类持续提供生态系统服务至关重要。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千差万别,地理环境复杂,气候条件多样。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发育了不同类型的湿地,其水文、土壤、生物多样性差异明显。揭示国家尺度湿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空间格局及其驱动机制,将为制定科学的湿地保护与管理对策,提升我国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提供重要理论支撑。

近日,天津农学院园艺园林学院谷医林副研究员参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农业微生物资源团队相关工作,系统解析了细菌III型蛋白分泌系统(T3SS)重要组分裂解性转糖基酶的功能机制。相关成果以“ Pseudomonas syringae lytic transglycosylase HrpH interacts with host ubiquitin ligase ATL2 to mod...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调研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图)
亚热带 农业生态 武汉植物园
2025/1/28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暖湿化导致地表土壤热通量对地表能量交换过程的调节能力减弱(图)
土壤 过程 气候
2025/2/28
2024年12月6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地气作用与气候效应团队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tmospheric Research》上发表了题为“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warming and humidifying on ground heat flux in the Tibetan Plateau Hinterland”的研究论文。该研究揭示了青藏高原腹地地表土壤热通...

2024年11月5日,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张才喜课题组在农林科学领域权威期刊《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了“Icewine fingerprint involved in latitude under climate change”,系统比较了我国辽宁和云南冰酒以及加拿大冰酒的主要挥发性组分和感官风味特征,并且基于全球气候模型(Global Clima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