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工学”相关记录88063条 . 查询时间(2.238 秒)
中国科学院透平叶片高效气膜冷却孔型研究获进展
气膜 耦合 燃气
2024/11/23
透平前进口温度是影响燃气轮机热效率的重要因素。随着燃机技术发展,这一温度已超过高温叶片的耐温极限,需要更高效的冷却技术与之匹配。重型燃气轮机透平叶片尺寸大、毕渥数高,且气膜冷却效率在综合冷效中占比大,这是叶片冷却技术的关键。气膜孔结构直接影响冷却效果,因此创新气膜冷却结构形式、建立高效设计方法成为研究重点。而由于叶片吸力面下游区域不利的流动条件,较难实现气膜的均匀稳定覆盖,亟需发展适用的高效气膜冷...
中国科学院环保型磷化铟量子点LED工作机制研究取得重要进展(图)
量子 机理 电子
2024/11/23
加快新兴显示照明LED如量子点LED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由于缺乏原位、直观的表征手段,新兴LED的内部运行机制理解尚不充分,限制了新兴LED的研发速度。2020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樊逢佳团队研发出世界首台电激发瞬态吸收(EETA)光谱仪。这一技术可以给LED“拍片子”,全方位透视LED中的载流子和电场的时间分辨、空间分布等信息,为LED的机理研究提供关键的技术支持,推动LED领域的科学探...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提出免于退极化效应的光学声子软化新理论(图)
光学 声子 理论 薄膜
2024/11/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1925407、6192790、11991060、12088101、U1930402)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骆军委研究员、邓惠雄研究员联合宁波东方理工大学魏苏淮教授,提出通过拉升原子键降低化学键强度实现光学声子软化的新理论,指出该新方法可以免于界面退极化效应,解释了硅基外延HfO2和ZrO2薄膜在厚度降低到2-3nm时才出现铁电性的“逆尺寸效应”。该理论...
中国科学院兰州化物所发展出具有光固化3D打印成形能力的高性能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图)
打印 高性能 弹性 材料
2024/11/23
聚氨酯弹性体是具有优异机械性能的高分子材料。通常,传统的聚氨酯弹性体加工方法需要较高的温度和压力,且模具制造复杂、成本高。当前,光固化3D打印技术具有快速成形、高精度和复杂结构制造能力,因而成为制造聚氨酯弹性体的理想方法。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一维排斥哈伯德模型的理论研究中取得进展(图)
模型 理论 量子 制冷
2024/11/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12134015、12121004)等资助下,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管习文研究员团队联合美国莱斯大学浦晗教授在一维排斥哈伯德模型理论研究方面取得进展。该团队给出了一维排斥哈伯德(Hubbard)模型的分数化自旋和电荷激发、自旋相干和非相干拉廷格(Luttinger)液体、相互作用驱动的量子相变和量子制冷等系列精确解析解。研究成果以“一维排斥哈伯德模型...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等开发出用于电池荷电状态跨域预测的新型深度学习框架(图)
电池 预测 智能
2024/11/23
2024年1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陈忠伟、副研究员毛治宇团队联合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冯江涛,在电池健康管理领域取得进展。该团队开发了新型的基于无监督域自适应的电池荷电状态(SOC)跨域预测框架,解决了传统方法对域间差异和目标数据标签的依赖,为电池实时SOC预估提供了新思路,有望实现电池SOC的精准跨域评估。同时,这一迁移学习框架作是该团队开发的第一代电池数字大脑PBSRD Di...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与海外合作者在揭示冰川融化机制上取得新进展(图)
演化 监测 测量
2024/11/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388102、42322403、42174096、42361144001和41974094)资助下,南方科技大学冉将军研究员、中南大学李建成教授团队等与海外合作者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融水在冰盖内部的演化规律。相关成果以“基岩的垂直变化揭示了格陵兰冰盖内部的夏季储水量(Vertical bedrock shifts reveal summer water stora...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开发出新型金属间碳化物高效催化乙炔选择加氢反应(图)
金属 催化 反应
2024/11/23
2024年11月2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与新材料研究中心(1500组群)张涛院士、王爱琴研究员、杨冰副研究员团队与天津大学巩金龙教授合作,开发了一种钯基金属间碳化物,为高效催化富乙烯条件下乙炔选择加氢反应提供了新策略。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原位电镜发现单层WS2的稳定色心原子构型(图)
原子 量子 传感
2024/11/23
色心是指晶体中的零维缺陷,它的本征空间对称性破缺改变基体局部电子结构,导致光吸收或发射。许多宽带隙固体材料可作为色心的宿主,其基于量子限域耦合电子量子自由度的色心单光子发射,在量子计算、量子通讯和量子传感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自2015年以来,以二维材料为宿主的单光子发射现象在过渡金属硫化物和hBN中被发现,因其高光子提取效率和良好的可集成性,受到了高度的关注。然而,由于实验技术的限制,二维材...
助力设施农业“双碳”发展,探索作物环境光热解耦(图)
设施农业 双碳 作物 环境光热
2024/11/20
清淤对河流产氮量有长期影响(图)
清淤 河流产氮 沉积物 水研究
2024/11/19
中国科学院研究实现密闭环境中水的自发定向流动与高效蒸发行为并构建密封水伏电池(图)
环境 流动 行为 电池
2024/11/23
水的蒸发行为是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对自然界水循环、人类生存和发展以及各种产业化应用具有重要作用。研究和利用水蒸发过程中传质与传热行为,对高精度打印、溶液法微纳制造、高性能水伏发电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TT1-SCE1模块调控水稻耐热性的分子机理(图)
分子机理 高温 基因
2024/11/23
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环境因素。极端高温限制了植物生长和作物增产,将造成粮食作物减产。挖掘耐高温基因并解析耐高温基因的调控机制,是提高作物高温耐受性的重要手段,对作物耐高温性状的遗传改良具有重要意义。此前,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林鸿宣研究组定位克隆了水稻耐热的QTL位点TT1,揭示了植物细胞通过更有效地降解有毒变性蛋白以及维持高温应答过程进而控制水稻高温耐受性的新机制。而TT1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钙钛矿 太阳能电池 器件
2024/11/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325016)等资助下,南京大学谭海仁教授课题组刷新了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效率的世界纪录,在大面积全钙钛矿叠层器件制备研究领域取得新突破(图)。相关研究成果以“使用定制二维钙钛矿实现全钙钛矿叠层太阳能电池中界面均一化接触(Homogenized contact in all-perovskite tandems using tailored 2D perovs...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深低温热电制冷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图)
低温制冷 材料 电子
2024/11/22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125008)等资助下,同济大学裴艳中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不完全依赖于材料热电优值(ZT)的热电制冷性能提升新策略,使热电器件在深低温区的制冷性能获得了显著提升(图)。相关研究成果以“电子态相变助力高效汤姆森制冷(Demonstration of efficient Thomson cooler by electronic phase transition)”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