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无机化学工程”相关记录126条 . 查询时间(1.606 秒)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所发现暴雨事件加速碳酸盐岩风化及二氧化碳消耗机制(图)
地球环境 酸盐 碳循环
2024/9/21
碳酸盐岩风化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影响着102至104年地球短时间尺度的碳循环。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频发。而这些事件尤其在构造侵蚀剧烈的地区如何影响碳酸盐岩风化及其碳收支尚不明晰。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揭示暴雨事件加速碳酸盐岩风化及其CO2消耗机制(图)
酸盐 天气 水文
2024/9/16
由于快速溶解动力学,碳酸盐岩风化对构造活动和气候变化高度敏感,对短时间尺度(102至104年)的碳循环起着关键作用。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和水文事件频发,但这些事件如何影响碳酸盐岩风化及其碳收支尚不明确,尤其是在构造侵蚀剧烈的地区。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细胞外排磷酸盐的机制(图)
细胞 酸盐 蛋白
2024/9/16
细胞膜是保持细胞结构和功能完整性的关键结构元件;同时,细胞膜阻断了物质在细胞内外的自由交换。定位于细胞膜中的膜蛋白包括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等可以实现物质的跨膜运输,对细胞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至关重要。然而,关于离子通道和转运蛋白介导的物质跨膜输运诸如驱动力,选择性和动力学过程等关键问题仍然有待研究和探索。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基于河流沉积碳酸盐组成示踪轨道尺度粉尘演化(图)
河流 沉积 碳酸盐 演化
2024/9/18
粉尘作为地球气候系统中的重要因子,对地质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演变产生深远影响。新生代以来,亚洲内陆地区干旱化使其成为重要的粉尘源区。大量粉尘经大气传输搬运并沉降至我国东部湿润地区以及北太平洋海域,通过增强陆表化学风化过程的“风化度效应”和海洋初级生产力的“铁肥效应”消耗大气CO2,增强了陆地和海洋的碳汇功能。因此,识别和重建地质历史时期的粉尘活动历史对于理解粉尘在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在盐碱地土壤碳储量提升机制方面取得进展(图)
盐碱地土壤 分析 有机碳
2024/6/21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张佳宝院士团队采用大规模调查和生物标志物等分析方法,首次量化了盐碱地开垦对表层土壤碳储量提升的作用并阐明了植物源和微生物源碳在有机碳及其不同组分中分配积累的贡献。相关研究成果以“Saline–alkali land reclamation boosts topsoil carbon storage by preferentially accumulat...
沈阳生态所揭示辽宁水稻田施用硅酸盐矿物可增产增汇(图)
硅酸盐矿物 土壤固碳
2024/3/18
水稻是全球一半以上人口的主食,是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因此水稻的生产关系全球粮食安全。理论上,水稻田施用硅酸盐矿物粉末增强风化可提高水稻产量和品质,促进土壤固碳。针对水稻田施用硅酸盐矿物粉末的研究仅有三个盆栽试验,而在水稻田的实际增产和增汇效果还缺少野外大田尺度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利用强关联自旋无序实现超低温下的大体积磁熵变(图)
磁熵变 磁热材料 硅酸盐
2024/3/16
基于磁热效应的绝热去磁制冷技术,是实现超低温的有效途径之一。由于磁热材料的体积直接决定设备的磁系统和屏蔽设计,因此研发具有大体积冷却能力的磁热材料至关重要。虽然提高磁离子密度可以增强体积制冷能力,但也会导致更强的磁相互作用,使得长程磁关联出现在较高的温度。因此,目前极少有材料能在超低温(< 1 K)下表现出较大的体积磁熵变。
广州能源所在生物相容有机溶剂分馏生物质及碱性体系木质素保护策略方向获进展(图)
有机溶剂 分馏生物质 碱性体系 纤维素
2024/5/21
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制备高价值能源、材料和化学品的生物炼制替代石油炼制是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和解决化石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主要由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其结构复杂致密,预处理是决定转化水平和经济性的重要步骤。当前,通过木质素优先策略(lignin-first)稳定拆解木质素组分,在获得高活性木质素的同时有效保留原料碳水化合物组分(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木质纤维素预处理...
昆明植物所研究发现通过新颖结合模式靶向Cav3.2缓解疼痛的黄杨生物碱(图)
靶向 疼痛 黄杨 生物碱
2024/1/18
T-型钙通道(T-type Calcium Channels,TTCCs;Cav3.1-3.3)是一类具有特殊生理功能的电压门控钙通道,在疼痛、癫痫及震颤症等药物研发中是重要的靶点。MERK、Neurocrine Biosciences、Jazz Pharmaceuticals及Cavion等制药公司均开展了TTCCs创新药物研发,以Z944、ABT-639、Suvecaltamide、MK-89...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美国研发湿法再生碳捕集新技术
硅酸盐 离子 高性能
2024/9/7
美国西北大学的科研人员在湿法再生碳捕集的基础上,提出了五种新型阴离子:正硅酸盐、硼酸盐、焦磷酸盐、三聚磷酸盐和二碱性磷酸盐,当将这些阴离子引入离子交换膜时,可实现在干燥条件下捕集二氧化碳,在潮湿条件下释放二氧化碳。此外,科研人员还提出了采用这些阴离子进行二氧化碳捕获和释放的通用机制,并研究了阴离子在热力学和动力学具有高性能的原因,从而实现更有效和更具成本效益的碳捕获。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赵永生课题组在自旋极化激光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赵永生 自旋极化激光 无机复合钙钛矿
2023/10/26
基于自旋选择性的光学跃迁过程,自旋极化激光可以将电子自旋角动量直接转化为相干光子的圆偏振态,在3D显示、量子技术等新兴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目前已报道的自旋极化激光往往依赖铁磁电极自旋注入或偏振光学元件去实现,限制了这种新型激光器件的小型化和功能集成。研究表明,低维手性有机无机复合钙钛矿结合了有机分子的化学多样性和无机材料重原子效应带来的大的自旋-轨道耦合,表现出优异的加工性能、显著的自旋能态裂分...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硅酸盐硼同位素测定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图)
硅酸盐硼 同位素测定 专利授权
2023/8/19
2023年8月14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与东华理工大学合作研发的一种基于水解Na2O2碱融法的硅酸盐硼同位素测定方法获得发明专利授权(授权公告号:CN 116067740B)。
2023年8月8日,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郑煜铭团队(污染防治材料与技术研究组)在废弃生物质多孔碳应用于电容脱盐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揭示了提高碳电极材料石墨氮含量对增强电容脱盐性能的内在机制。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51925208、62004208)等资助下,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刘正新研究员团队、狄增峰研究员团队与合作者在工业尺寸柔性单晶硅太阳能电池研究方面取得进展。相关研究成果以“基于钝化边缘可折叠硅片的柔性太阳电池(Flexible solar cells based on foldable silicon wafers with blunted ed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