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 >>> 环境物理学 环境化学 环境生物学 环境气象学 环境地学 环境生态学 环境毒理学 自然环境保护学 环境管理学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环境科学技术基础学科相关记录220条 . 查询时间(2.933 秒)
为积极响应2024年世界地球日“全球战塑”(Planet vs. Plastics)主题的号召,2024年4月27日,山东大学微生物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团队(MBMR)所有成员前往青岛小麦岛公园,开展了一场以减少塑料污染为主题的公益科普宣讲活动。
2024年4月24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思金研究员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颗粒物的肺内和肺外毒性机制”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4年第6期。
2024年4月12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与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六楼会议室举行。生态环境部土壤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监管技术中心党委书记、主任洪亚雄,湖北省生态环境厅二级巡视员王虚谷,校党委书记高翅,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郭刚奇出席签约仪式。
随着塑料制品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带来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受到全球关注。塑料生产过程中会存在大量添加剂的使用,这些添加剂本身的毒性效应使其成为塑料生态风险的重要组成。了解塑料中添加剂的环境行为是评估其生态风险的前提条件,而在真实环境中,塑料中添加剂的环境行为除了被各种理化参数控制外,还可能受到生物活动的影响。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以下简称水生所)吴辰熙团队的一项研究,从塑料...
近日,由中国林学会组织开展的第13届梁希优秀学子奖评选结果揭晓,内蒙古农业大学沙漠治理学院博士研究生李浩年喜获该奖项。李浩年是本届评选中获奖的70名学生之一,也是自治区唯一获得此奖项的学生。
“湿地中国科普丛书”由中国生态学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组织编写,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丛书共9册,包括:《水陆过渡——沼泽湿地》《神州明珠——湖泊湿地》《文明摇篮——河流湿地》《陆海拉链——滨海湿地》《人地和谐——农业湿地》《楼宇秘境——城市湿地》《水润草木——湿地植物》《水泽飞羽——湿地鸟类》《人与自然——湿地自然教育》。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吴边研究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题为Computational redesign of a hydrolase for nearly complete PET depolymerization at industrially relevant high-solids loading。团队利用人工智能辅助PET解聚酶重设计,在推动工业级废...
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研究院祁庆生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动态分子对接的底物亲和力分析策略,理性设计并获得了高活性PET降解酶突变体LCC-A2,在3.3 h内降解超过90%的消费后PET(Pc-PET)废弃物,并且99%以上的产物为完全降解的末端单体,是目前报道的最高效PET降解酶突变体。本研究中开发的ADD策略及PET降解酶突变体对于解决日益严重的塑料污染问题和能源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当前保护地体系管理的难点,提出以下建议:(1)将保护地体系纳入公共管理范畴,以生态保护红线差异化的管控“三生空间”与其他地理边界;(2)优化保护地建设成效评价体系,通过全覆盖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服务的长期监测和动态评估,制定适应性管理策略,解决保护地与保护目标不匹配不清晰的问题;(3)加强公众参与的宣传与引导,优化保护地管理模式,鼓励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尤其是地方社区和原住民,实现保护地社区...
《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国家公园空间布局方案》等文件明确指出:加快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提供高质量生态产品,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建立自然保护地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周边居民的传统生计与社区发展。妥善处理好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不仅是解决自然保护地与社区发展矛盾的现实需要,也是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长期目标之一,更是自然保护地制...
2024年1月8日,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管理办公室、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印发《关于公布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2023年度工作评议结果的通知》。该通知根据《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管理办法》(环科财函〔2019〕74 号),为加强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运行管理,更好地服务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工作,在生态环境部科技与财务司的指导下,基地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对 137 家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 2023 年度工作情况进...
2023年12月28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2023年研究生精品课程评选会在大学生活动中心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各学院的15位课程负责人依次进行课程建设情况汇报。经过评选,殷辉老师团队《环境界面研究法》课程获2023年研究生精品课程。
2023年12月19日上午,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尹大强教授应邀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学术交流,并作了题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理研究进展”的学术报告。该报告系水生所创新系列讲座2023年第28期。
为反映我国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前沿和最新发展,引领生态环境领域技术创新,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技支撑,推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在中国科协指导下,中国科协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以下简称“联合体”)于 2019年起开展了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遴选工作,至今连续组织了4 年,入选成果向社会发布,并编撰《年度中国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汇编》。2023年度“中国 生态环境十大科技进展”...
2023年11月27日,应华中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蔡鹏教授的邀请,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曹彬教授做客学院”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高端论坛“,分享课题团队在微生物作为”环境工程师“及相关生物膜与胞外DNA在自然与环境工程技术中的研究成果。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