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学 >>> 林学 >>> 林业基础学科 >>> 森林生态学 >>>
搜索结果: 46-60 共查到知识要闻 森林生态学相关记录355条 . 查询时间(0.421 秒)
近日,受海南省林业局委托,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恢复生态研究团队开展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恢复技术研发和示范样地建设等工作。2023年2月至5月,恢复生态研究团队联合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热带林业生态团队及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开展“退胶还雨林”示范样地选址和建设、框架物种筛选等前期工作。5月下旬,团队负责人宋亮研究员带队前往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鹦哥岭子片区,全面推进“退胶还...
近日,省林业局科技和对外合作处组织专家组对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湿地研究所承担的“湖北典型湿地碳储量计量及其碳汇监测技术推广”项目进行中期绩效评价。保安湖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副主任朱学斌、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史玉虎及项目组有关成员参加。
2023年5月31日,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地球系统与全球变化”重点专项“全球变化下的典型森林生态系统观测与预警”青年科学家项目启动会在北京召开。科学技术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基础研究项目二处处长张峰,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地球与资源处处长段晓男,项目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于贵瑞,专家组成员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研究员,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朱教君研究员,北京大...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全球变化生态学科基于中国造林/再造林基础固碳速率为森林碳汇交易方法学提供关键参数。相关科研论文“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 of the carbon sequestration rate of afforestation in China: Implications for carbon trade and planning”近期在环境科学...
青藏高原东部地处湿润、半湿润和干旱气候的过渡地带,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具有较大的降雨梯度和空间异质性。区域内亚高山森林在调节区域气候、保护水源、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川滇高山栎林是青藏高原东部最具有代表性的主要硬叶栎林类型,但关于其土壤微生物碳(C)和养分限制特征及其对气候因子的响应模式尚不清楚。
为深入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做好科技支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工作,科技部印发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近日,科技部有关负责人就《实施方案》相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2023年4月25日,湖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邀请森林生态系统监测与评估首席专家、国家林草局生态定位观测网络森林分中心主任王兵研究员,国际竹藤中心范少辉研究员来武汉进行学术报告。会议由副院长潘磊主持,全院科研人员参加会议。
2023年4月21日,湖北省湿地保护基金会在武汉组织召开“湖北汉江流域湿地生态系统碳汇研究项目”咨询会,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中国科学院精密测量科学与技术创新研究院、湖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北京中蕾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专家进行咨询。会议由湖北省湿地保护基金会理事长胡兴焕主持。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的各种价值和服务,包括但不限于提供食物、净化空气和水、保持土壤肥力、支持生物多样性等。研究生态系统服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保护自然资源的重要性,能帮助我们在区域发展中产出更合理的设计和规划建设方案,促进自然与社会系统和谐统一的发展。本次报告主要介绍与土壤保持、森林固碳、水源涵养等生态系统服务相关的研究故事,深入的探讨了一些生...
再造林(reforestation)不仅可以固碳,还可改变地表反照率,是干预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以往研究报道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对地表反照率的影响,尚无研究关注干扰后再造林形成的次生林(natural reforestation)和人工林的冠上/冠下结构如何影响森林反照率的季节性变化,并进一步影响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APAR,可用于表征植被生产力)。
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全球变化生态学科团队通过温带森林设置的长期控制地表凋落物和根系输入的实验平台,利用生物分子标志物技术在土壤有机碳形成机理的研究方面取得新的进展,成果以“Differential effects of forest-floor litter and roots on soil organic carbon formation in a temperate oak for...
干旱导致大面积森林死亡的主要原因和驱动因素因树种而异,同时受到林龄和气候驱动因素(即高温、降水亏缺及其综合影响)的影响。然而,目前大尺度相关研究由于缺乏大区域高精度树种尺度的森林信息,仅能研究到植被功能型或林型,导致难以揭示树种级别的干旱死亡特征。此外,东北区域作为过去20年中国森林干旱死亡的热点区域,森林干旱死亡率与林龄的关系及其主要气候驱动因素尚不清楚。随着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干旱强度更高、持续...
近期,宁夏农林科学院林业与草地生态研究所林业生态团队承担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示范项目课题3“黄土丘陵区多功能林业技术与示范”在自治区科技厅有关部门进行科技成果评价,并顺利完成科技成果登记,成果名称为“黄土丘陵区人工林多功能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登记号为9642023Y0026。
2023年3月2日,省科技厅厅长王学勤一行访问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红河山地未来创新中心,实地了解干热河谷地区生态修复与绿色发展的瓶颈及技术难题。红河中心主任许建初向科技厅一行详细汇报了红河中心自2017年以来“从0到1”的创建历程,并介绍了红河中心提出的“一站一中心、一园一产业”的战略发展目标。一站,即围绕红河干热河谷与哈尼梯田世界遗产地,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农林复合生态科学观察研究站”;一中...
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水循环是两个紧密耦合的生态过程。目前,全球气候变化加剧了干旱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严重影响碳水耦合过程,也大大增加了碳循环和水循环预测的不确定性。因此,为有效管理森林生态系统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需要准确地探索森林生态系统碳水耦合关系。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