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环境科学技术 >>> 环境学 >>> 大气环境学 >>>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大气环境学相关记录287条 . 查询时间(2.281 秒)
硝酸盐是大气PM2.5的主要组成。大气硝酸盐的两个主要生成途径分别为NO2的气相氧化(与OH自由基反应)以及N2O5的水解。传统观点认为,大气N2O5的唯一来源是NO2和大气NO3自由基的反应,而NO3自由基主要来自于NO2与O3反应。
食物系统排放占到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的1/3,其中,食物生产和土地利用排放占食物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71%,食物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粮食安全和气候减缓的双重挑战。近30年来中国谷物生产重心北移而需求重心南移,供需分离加剧了谷物隐含排放的转移及相应的交通碳排放。然而由此引发的食物碳排放转移对整体食物系统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还尚不明确。
由于藻类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氧气作为副产品产生并释放到大气中,导致大气氧含量的上升。然而,光合作用理论并不能完全解释氧气水平的增加。这是因为当藻类和植物死亡时,它们会被微生物吞噬,这是一个从大气中消耗氧气的过程。因此,大气中的氧含量是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与死亡植物和藻类分解后损失的氧气之间的平衡。
2023年4月4日下午,应王文兴院士邀请,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的Abdelwahid Mellouki教授和法国国家科学院里昂催化研究所 (IRCELYON) 的Christian George 教授到访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为“山海致青”论坛作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王文兴院士、复旦大学陈建民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任延刚研究员、环境研究院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70余...
资环沙龙:数据科学与数值模拟共同赋能大气与环境研究。
在人口密集型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关系人群健康,大气污染物检测十分重要。PM2.5因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大气环境质量检测指标。分析PM2.5的主要成分并解析其来源、提出有效的防控策略是人口密集型城市控制PM2.5污染、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关键。近日,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金军教授团队在PM2.5来源的指示方面取得重要研究进展,提出长链正构烷烃可作为有...
江汉大学环境与健康学院郝艳芬助理研究员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上发表了题为“Novel brominated and organophosphate flame retardants in the atmosphere of Fildes Peninsula, West Antarctica: Continuous observations from 2011...
为促进大气环境化学研究所以及全院师生间的学术交流和互动,2023年3月10日,在闫才青和张玉强教授的联合主持下,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顺利举办了“山海致青”论坛第二次学术报告会。张吉、王宇佳和齐安安三位研究生同学在本次论坛上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
2023年3月1日,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王焕钦研究员在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知名期刊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发表了题为“Review on recent progress in on-line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atmospheric pollution source emissions in China”的综述文章。文章系统...
2022年6月5日,第51个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中央电视台报道了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生态地球展示的全国PM2.5最新卫星图像。该报道中引用的2021年全国1km PM2.5最新卫星监测数据由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陈良富研究员带领的大气环境遥感团队(陶金花、范萌、张莹、余超、顾坚斌和李明戈等组成)提供。
近日,生态环境部通报2022年12月和1-12月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呼和浩特市2022年1-12月在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变化排名前20位的城市中位列第13位,空气质量改善明显,2022年,全市优良天数合计329天,优良天数比率90.1%(自治区考核指标82.4%),优良天数较去年同期增加11天,达标率较去年同期提升3.2%。   一是全力保障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空气质量。以保障环境空...
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和巴彦淖尔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局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生态环境质量改善为主线,持续推进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实施精细化管控,推进空气质量各项指标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全面提升我市环境空气质量。蓝天常态化。2022年我市优良天数达到了322天,较去年同比增加了19天,优良天数比率达到了88.2%,比考核目标86.4%提高了2.2个百分点,不仅圆满完成...
大气细颗粒物(PM2.5)作为首要的大气污染物,是我国第四大主要死亡危险因子,严重威胁公众生命健康。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PM2.5可诱发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和动脉粥样硬化等一系列心血管疾病,但主要毒效成分和相关分子机制仍不明确。
2023年1月3日,“海南生态文明大讲堂”系列第十三期第18讲在海南大学农科主楼207会议室隆重开讲。由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副院长,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康世昌研究员带来精彩报告《青藏高原黑碳气溶胶时空分布、来源及其对气候和冰冻圈变化的影响》,报告会议由生态与环境学院党委书记黄海民同志主持,全院近百名师生线下结合线上参加此次报告。
黑碳气溶胶是化石燃料和生物质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具有强烈的吸光性,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大气升温气候强迫因子。黑碳沉降到雪冰中会导致雪冰表面反照率降低,从而加速冰川和积雪的消融,进而改变区域的水文过程以及水资源变化。青藏高原被誉为“亚洲水塔”,是亚洲数条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水资源变化事关十亿人口的用水安全。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