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能源科学技术 >>> 能源化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能源化学相关记录364条 . 查询时间(3.055 秒)
近日,材化学院舒杰教授团队的2017级研究生杨争伟以第一作者在材料旗舰期刊Materials Today发表了题为“Thermodynamic Analysis andPerspective of Aqueous Metal-Sulfur Batteries”的论文(10.1016/j.mattod.2021.01.012),宁波大学为该篇论文的唯一通讯单位。据Clarivate Analytic...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最新报告显示,在过去的2020年,尽管新冠肺炎疫情造成了经济下滑,但全球能源转型投资仍达到创纪录的5013亿美元,比上一年度增长9%。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洁净煤技术研究所团队应邀约稿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国际知名期刊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及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上分别发表题为“Soot formation during biomass gasification: A critical review”和“A review of the effects ...
2017年,中国国电集团和神华集团合并为国家能源集团,如今已成长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公司、火力发电公司、风力发电公司和煤制油煤化工公司,拥有煤炭、火电、新能源、水电、运输、化工、科技环保、金融八个产业板块。
近日,2020年中科院期刊分区公布,我所主办的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催化学报》,英文刊,影响因子6.146)和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能源化学》,英文刊,影响因子7.216)(以下简称“两刊”)均位居化学大类一区,这也是两刊连续第二年入选中科院期刊分区一区。2020年,国内外共有34本期刊入选化学类一区。
近日,青岛能源所王庆刚研究员带领的催化聚合与工程研究组成功发展了一种应用于内酯可控聚合和聚酯高效解聚的催化体系(如图1所示)。催化剂采用无毒且生物相容性好金属锌试剂,使得聚酯生产过程及产品更加绿色环保。在醇类引发剂的参与下,该催化聚合体系对包括丙交酯、己内酯、戊内酯等各种不同结构的内酯单体均表现出优异的催化聚合活性,获得结构及性能各异的聚酯材料。非常有趣的是,在研究聚酯材料的微观结构过程中,发现了...
近日,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能源与化工学院大四本科生Phuang Zhen Xin在11月18-20日举办的第四届“可持续过程集成实验室”科学大会(the 4th Sustainable Process Integration Laboratory (SPIL) Scientific Conference)上获得“最佳报告人奖”。
多孔单晶兼具长程有序晶格结构和无序连通孔道结构的双重优势。多孔单晶晶格结构清晰、化学组分精准、终止表面明确,可构筑连续高度扭曲活性表面及精细结构,对于研究表面结构及电化学过程的可逆化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在日前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光伏产业论坛上,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勃华透露,截至2019年,中国光伏的新增装机量、累计装机量、多晶硅产量、组件产量已分别连续7年、5年、9年和13年位居全球第一,以上纪录今年将会继续保持。
铂金不仅是燃料电池的重要催化剂,也能应用于氢能整个产业链的不同场景。国内的铂族金属资源非常稀少,全球占比不到1%,因此,铂族金属使用完全依赖于进口。
钙钛矿电池的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了25.2%,已经非常接近单晶硅的水平(26.7%)。但是开发简易、可靠的适用于大面积印刷的钙钛矿薄膜结晶工艺是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钙钛矿电池的实验室转换效率达到了25.2%,已经非常接近单晶硅的水平(26.7%)。但是开发简易、可靠的适用于大面积印刷的钙钛矿薄膜结晶工艺是钙钛矿电池产业化的必经之路。
化石资源的快速消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急剧增加,从而带来严重的温室效应。二氧化碳捕集、存储和利用是一条可行的控制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方法。通过加氢还原方式将二氧化碳转化制备低碳烯烃不仅可以合理使用二氧化碳,减缓温室效应;同时也获得了高附加值的化工产品,可以有效解决因石油资源减少而带来的能源危机。
2020年10月18日,国家能源集团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以下简称低碳院)固定床钴基费托合成技术在300吨/年的中试装置上顺利通过72小时标定,技术各方面的性能指标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氢气是理想的可持续能源载体,其终端使用具有零排放的特征。氢气可以利用化石燃料、生物质、光催化等方法制备。尽管近期的许多工作都集中于利用可再生能源或光解水产氢,但对于化石能源大国,仍须考虑如何清洁高效利用化石燃料。得益于工艺技术的发展,煤气化技术可快速用于大规模制氢。煤催化气化因其反应温度低、成本低和高选择性的工艺优势,具有良好的制氢前景。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