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物化学 微生物生理学 微生物遗传学 微生物生态学 微生物免疫学 微生物分类学 真菌学 细菌学 应用微生物学 微生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微生物学相关记录2079条 . 查询时间(2.021 秒)
研究人员在一项小型试验中发现,和限制热量、有益心脏健康的饮食相比,间歇性断食并设定蛋白质配比的饮食,会令肠道微生物组的多样性有所增加。这些见解或有助于帮助科学家理解肠道微生物组和代谢的关系,从而有可能为肥胖管理策略提供参考。
2024年1月12日下午,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生物系助理教授Rafael Pinilla Redondo应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佘群新教授的邀请,做客“山海知微”系列论坛,并作了题为“Phages suppress CRISPR-Cas immunity via RNA-based anti-CRISPRs”的学术报告。本次讲座由佘群新教授主持。重点实验室约50位师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报告。
2024年5月22日,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生物资源与生态重点实验室(LMB)/广东省海洋药物重点实验室(LMM)闫岩研究员团队完成了对真菌来源的quadrane新骨架倍半萜terrecyclic acid的生物合成研究,成果发表在英国皇家化学会旗舰期刊《Chemical Science》上,文章被该刊评为每周亮点论文和2024热点论文。
随着抗生素的过度使用,微生物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抗微生物药物耐药性已成为人类面临的全球十大公共卫生威胁之一。因此,亟需发展新型抗菌药物或抗菌技术。抗菌性多肽因其多重抗菌机制,不易引发耐药性,因而被称为“下一代抗生素”。
2024年5月21日,华中农业大学化学学院绿色农药合成团队滕怀龙教授和微生物资源发掘与利用全国重点实验室李国田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Journal of Pineal Research发表了题为“Rational modification of melatonin for broad-spectrum antifungal agent discovery”的研究论文。研究证实了Mps1为褪黑素抑菌...
炎热的天气里,一杯香甜的果汁很快就会变质,有时还会产生酒精味。这很可能是一种“擅长”将葡萄糖和果糖转化为乙醇的细菌在“作祟”。
近日,陕西省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研究中心科研团队在菌物学研究领域期刊《菌物研究》在线发表题为“采自中国秦岭的拟蜡伞属1新种”的研究论文,发布了一个秦岭地区大型真菌新种——宁陕拟蜡伞(Hygrophoropsis ningshanica)。
近日,华东理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生物反应器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叶邦策团队揭示了新型核苷酸类第二信使对于放线菌生理功能的调节模式,对于全面理解放线菌生理代谢与功能,提升放线菌在生命健康领域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2024年5月9日,ESI数据库公布最新数据显示,全球进入ESI排名的机构共9019个,首都医科大学位列329位,相比2024年3月排名上升17位。同时,首都医科大学位居中国大陆入围742家机构排名第37位,位居中国大陆独立医学院所入围82个机构第2(表1)。本期首都医科大学12个ESI学科全球排名均有上升(表2),其中社会科学总论涨幅最快,微生物学首次进入全球前5‰行列。
2024年5月9日,“植物疫苗促进小麦抗病、提质增产绿色技术”现场观摩与调研交流活动在襄阳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康振生、柏连阳、张献龙,校党委书记高翅,校长助理宋小春,姜道宏教授研发团队成员,国内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学者,襄阳市、襄州区相关单位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会议。
近日,山东大学微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张玉忠教授团队在Microbiome杂志在线发表了题为“Phytoplankton-derived polysaccharides and microbial peptidoglycans are key nutrients for deep-sea microbes in the Mariana Trench”的研究。该研究基于宏基因组学和宏转录组学分析发现...
近日,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崔宝凯教授课题组在真菌学高水平期刊 Mycosphere (一区,IF = 16.525) 上发表了题为 “Global diversity, molecular phylogeny and divergence times of the brown-rot fungi within the Polyporales” 的研究论文,对多孔菌目中的褐腐真菌进行了全面的形态学和系...
近日,欧洲科学院2024年院士增选结果公布,我院1986级校友张立新当选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
海洋无脊椎动物与其体内外共附生微生物组成共生功能体,后者能够影响宿主的变态发育和繁殖。然而,目前对微生物在灾害水母变态发育和繁殖等生活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缺乏认识。
近日,上海科技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刘冀珑课题组在学术期刊mLife上发表了题为“Filamentation and inhibition of prokaryotic CTP synthase with ligands”的研究成果,详细解析大肠杆菌胞苷三磷酸合成酶(CTP synthase,简称CTPS)的结构,并揭示其与多种配体的相互作用及其抑制机制。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CTPS在生物体内的调控...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