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群落学 >>>
搜索结果: 121-13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群落学相关记录250条 . 查询时间(2.18 秒)
地球上没有真正的植物,几乎所有的植物都是和微生物形成一个生命共同体。健康的植物拥有种类多样而且具有一定分类学结构的微生物群落–植物微生物组,它们在植物组织中和表面无处不在,这些微生物群落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养分吸收、抗性应答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植物微生物组也被称为植物的第二基因组。相对于根际微生物,叶际微生物代表的是整个植物的地上部分包括附生和内生的微生物。据统计,当同时考虑到叶子的上下表...
在当前国际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全球环境变化趋向于多元化、复杂化,陆地植物在应对土壤污染、臭氧层衰减、干旱等相关新兴环境胁迫问题方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土壤污染方面,土壤微塑料危害着陆地生物健康和生态系统安全,已经列为环境与生态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在当前干旱加剧背景下,土壤微塑料和干旱复合胁迫会在植物中引起协同或拮抗作用尚不清楚。另一方面,臭氧层衰减造成地球表面UV-B辐射增加,直接导...
2022年2月1日虎年大年初一,Nature子刊《ISM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南农大资环学院沈其荣院士团队LorMe实验室的最新研究成果《Exploring rhizo-microbiome transplants as a tool for protective plant-microbiome manipulation》。该研究通过田间原位试验、根际微生物组分析和宏培养学等...
云南省位于中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适应于“以火为驱动因子的干热稀树草原-防火型森林”混合植被的生长和相互交替。目前云南省内只有干旱山谷的干热稀树草原得到了关注和认可,而其余干热稀树草原因被误判为森林而无法得到适当保护。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禁火政策,被熄灭的自然林火可能导致木本植物入侵,使得植被类型向森林状态转变,从而造成干热稀树草原植被的丧失。
典范分析(canonical analysis)是生态学多元统计的核心分析方法,主要用于量化环境因子(解释变量)对多物种生物群落(响应变量)的决定作用。然而,由于涉及的参数较多,典范分析中对于具有多重共线性的解释变量的相对重要性评估是个尚未解决的难题。以往的分析使用简单效应(simple effect)、边际效应(marginal effect)或条件效应(conditional effect)作...
2022年1月13日获悉,由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熊秉红等科研人员完成的“一种以桃金娘为优势种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防控植物群落的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构建的农业面源污染生态防控植物群落,可有效增加地表径流时间1.1-1.5倍,通过植物的吸收、截留、吸附以及土壤微生物的降解等过程,能消减悬浮物46.3-65.7%、总氮41.8-20.3%、总磷22.6-30.9%,有效起到阻控面源污染的作用...
树木生长作为森林动态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其驱动因素对我们预测森林群落变化的基础。生物(如,邻域竞争)和非生物因素(如,土壤肥力)被认为是影响树木生长的关键因素,但以往研究发现,二者的相对贡献常存在显著差异。造成上述争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植物菌根类型的差异。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通过与菌根真菌发生联合或者共生,形成不同的菌根类型(如内生菌根arbuscular mycorrhizal(AM),外生...
全球变化深刻地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初级生产力,进而引起了植物凋落物输入的变化。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植物凋落物输入变化如何影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机理尚不明确。研究人员在丹江口库区侧柏人工林开展了凋落物输入变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图1)。结果表明,地上凋落物和地下凋落物输入减少对细菌生物量的负面影响大于对真菌生物量的影响;添加凋落物三年后,细菌和真菌生物量显...
降水格局和土地利用类型改变,被认为是促进外来植物扩散的潜在风险因素,而这些全球变化因子是否通过土壤遗留效应影响入侵植物却鲜有报道。非生长季(如冬天)的降水格局改变以及人为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类型改变,或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以及养分循环来影响后期的植物生长,甚至改变植物群落分布格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生物入侵生态学研究组采集三种林型表层土壤(原始林、次生林、橡胶林),模拟三种降水处理(正常、增...
2021年7月10日,昆明植物园定植于所史馆前的一株西畴青冈(Cyclobalanopsis sichourensis Hu)结出了形似小馒头的幼果,这是该物种在昆明植物园首次开花结实!西畴青冈为壳斗科(Fagaceae)青冈属(Cyclobalanopsis)常绿乔木,小枝有沟槽,叶片上部有疏锯齿,叶背粉白色有梳毛,坚果大、扁球形,直径3-4cm,高可达2cm,与薄片青冈(C. lamellos...
记者2021年5月7日从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获悉,该园科研人员在勐海县布朗山乡的一条溪谷发现翼囊蕨的自然分布居群,共计约200株。这是目前中国境内发现的翼囊蕨最大自然居群。
基于此,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科研人员于2014年7月至9月对青藏高原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地植被和土壤稳定C和N同位素、土壤性质和植物群落组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发现:植被和土壤δ13C和δ15N随退化程度的加剧而增加。进一步研究发现,杂类草植物的植被和土壤δ13C高于禾本科和莎草科植物,退化后杂类草比例增加是植被和土壤δ13C增加的主要原因;同时,杂类草植物的C/N比低于禾本科和莎草...
全球超过50%的湿地分布在高纬地区,并储存着约400-500Pg土壤碳,这些高纬湿地是受气候变化影响显著的脆弱生态系统之一。在高纬地区,当增温导致冻土退化、活动层加深的同时,高纬湿地水文平衡也被打破,进而导致高纬湿地植被发生演替、退化甚至萎缩,从而影响高纬湿地碳汇功能。东北地理所湿地生态系统管理学科组利用生态位理论分布模型、冻土模型和湿地大数据,在植被群落尺度,对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的大、小兴安岭地...
生态系统氮输入量增加的背景下,草地物种组成与氮循环关键过程发生剧烈变化。自然丰度碳、氮稳定性同位素被广泛用于指示碳、氮循环,然而较少研究尝试利用两者指示植物群落物种组成变化、植物-微生物氮偏好与竞争状况。沈阳生态所土壤化学组依托额尔古纳森林草地过渡带生态研究站2014年5月建立的草地氮添加试验平台(尿素,10 g N-2 yr-1,δ15N = -3.4‰),系统研究了5个优势植物13C与15N、...
近日,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在云南南部文山州麻栗坡县发现山茶属管蕊茶组植物。该植物被确定为新种云南管蕊茶,这也是在中国首次发现该组植物。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植物类群》。管蕊茶组是山茶属中形态最为奇特、演化水平最高的一个组,此前只有管蕊茶和泰国管蕊茶两个成员。云南管蕊茶雄蕊的花丝完全合生成一根肥厚的花丝管,与已有的两个物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其花冠黄色、雄蕊仅1轮且花丝管内无离生或不同程度离生的...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