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植物学 >>> 植物化学 植物生物物理学 植物生物化学 植物形态学 植物解剖学 植物细胞学 植物生理学 植物胚胎学 植物发育学 植物遗传学 植物生态学 植物地理学 植物群落学 植物分类学 实验植物学 植物寄生虫学 植物学其他学科
搜索结果: 31-45 共查到知识要闻 植物学相关记录5886条 . 查询时间(1.984 秒)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苹果抗逆与品质改良创新团队李翠英副教授、马锋旺教授课题组揭示了MdSINA2通过泛素化途径降解MdNAC104蛋白介导γ-氨基丁酸(GABA)的合成和转运调控苹果耐碱性的新机制,该研究成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上。
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园艺学院徐炎教授团队揭示了葡萄霜霉菌分泌的胞内效应因子PvCRN20通过阻止葡萄宿主中的VvDEG5蛋白进入叶绿体以干扰叶绿体介导的防御反应,从而促进葡萄霜霉菌的侵染机理。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ew Phytologist上。
植物不同部位的生物量分配反映了资源获取策略。根据经典最优分配理论预测,在资源贫乏的环境中,植物将更大比例的生物量分配给捕获限制性资源的器官以提高资源获取效率与能力。例如,在寒冷和干燥的环境条件下,植物倾向于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给根系,以有效获得土壤水分和营养,并减少地上消耗。其中细根(直径小于2mm)和吸收根(1-3级根)在土壤养分与水分吸收的资源获取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根系是一个高度异质的系统,根...
近日,中国科学院公布2024年度院长奖获奖名单,版纳植物园2名博士生李绍琴、赵芯荣获2024年度“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
土壤中的植物繁殖体(种子、根碎片、根茎、球茎和块茎等)携带着过去、现在甚至未来植物群落的记忆信息。迁移供体森林表土并在异地唤醒其群落记忆是全球退化地森林恢复的一种快速方法。然而,目前尚未有关注管理技术(如减光和补水)对表土迁移后植物记忆唤醒影响的研究。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生物基因研究中心研究员晏石娟团队与德国马普分子植物生理研究所教授Alisdair R. Fernie合作,在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广州市科技计划等项目的资助下,系统总结了植物空间代谢组学技术的进展与挑战。相关Perspective文章近日发表于《植物杂志》(The Plant Journal)。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大数据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团队刘冰副研究员与合作者基于多年野外调查和居群水平采样,完成了檬果樟属亚洲支系在热带亚洲所有分布区和支系内所有变异类型的野外观察和研究样品收集,在13个居群中各随机选择3–9个代表性个体,详细观察记录形态学特征变异,对样品进行了基因组浅层高通量测序,以牛樟(Camphora kanahirae)基因组为参考获取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通过最大似然方法和...
2024年8月7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王红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郁文彬研究员共同主编的《中国马先蒿属植物图鉴》一书由科学出版社出版。马先蒿属Pedicularis Linnaeus 隶属于列当科Orobanchaceae,由瑞典博物学家林奈于1753年建立,模式种为Pedicularis sylvatica Linnaeus,是一类二年生或多年生的半寄生草本植物。马先蒿属植物...
2024年7月25日至8月4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环境教育中心连续举办了两期“2024雨林博物成长营”,来自北京、上海、南京、广州、昆明等全国各地的69名营员入选。版纳植物园园主任杨永平出席开营仪式并致辞。杨永平对来自全国各地的营员表示欢迎,他指出,版纳植物园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期待营员在权威学者和科普专家的带领下,发现雨林之美!探索雨林的神奇与奥秘!关注雨林科...
胡桃(Juglans regia)广泛分布于中亚、南亚以及我国西南地区的山地。胡桃的果实和木材均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研究胡桃的径向生长和木材解剖结构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的研究人员利用不丹廷布地区不同坡向的两个样点(北坡的Chimithangka(CHI)样点和西南坡的Dodyena(DOD)样点)的胡...
西安交通大学叶凯教授带领信息与生物医学交叉团队,开发了针对基因组超复杂区域的计算方案,成功绘制了四种罂粟属物种的着丝粒序列图谱。2024年7月30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基因组学》上。
近日,水土保持科学与工程学院(水土保持研究所)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邓蕾研究员团队在英国生态学会旗舰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上发表题为“Vegetation restoration in the coarse-textured soil area is more conducive to the accumulation of Fe-associa...
大豆孢囊线虫(SCN,Heterodera glycines)是全球范围内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N6-甲基腺苷(m6A)表观遗传修饰作为RNA水平上的重要调控机制,能调节多种细胞生物过程,在植物抗病和感病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关于病原物侵染过程中抗病和感病品种的m6A甲基化修饰发生了怎样的动态变化,以及这种修饰反过来怎样影响植物的防御反应,均尚不清楚。
2024年7月21日至29日,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以下简称“版纳植物园”)一行10人赴西班牙马德里参加第20届国际植物学大会(XX International Botanical Congress,IBC 2024)。
群落中的物种如何维持共存是生态学研究中的经典问题。密度制约假说描述当同种物种聚集在一起或者靠近母树时,更容易遭受专一性天敌或者病毒的损害,进而降低了幼苗的存活率,为其他物种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和资源,从而促进了物种共存。该假说结合了生态位分化的确定性过程和中性理论的随机作用,是解释群落物种共存的重要机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