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天文学 >>> 星系与宇宙学 >>> 星系形成与演化 >>>
搜索结果: 46-52 共查到知识要闻 星系形成与演化相关记录52条 . 查询时间(0.602 秒)
2018年1月19日,爱思唯尔发布2017年中国高被引学者(Most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榜单,1793名最具世界影响力的中国学者入选。我校3位教授继2016年后再次入选,入榜学者总数并列全国第78位。3名入榜教授为数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蒋达清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学科入选者、理学院孙道峰教授,免疫和微生物学学科入选者、原化学工程学院党宏月教授。
2018年1月15日,教育部在京召开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推进会,宣布首批共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我校24门课程入选,入选数量居全国第二。我校被认定的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均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上至少完成了两期教学活动,课程质量高、共享范围广、应用效果好、示范性强,涉及的学科包括哲学、医学、文学、历史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法学。
国家天文台研究人员最近利用世界最大积分场巡天数据首次观测到旋涡星系中恒星初始质量函数的变化。恒星初始质量函数(IMF)是当前星系形成演化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星系中,不同质量的恒星往往是在一个分子云中批量形成。而初始质量函数,则描述了恒星形成时,不同质量的恒星所占的比例,即数密度随质量的变化。初始质量函数对星系恒星质量的测量等有重要意义。
国际大科学工程——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Square Kilometre Array,SKA)是由全球超过十个国家计划合资建造的、世界最大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将建在澳大利亚、及南部非洲的无线电宁静区域,由分布在3000公里范围内的约2500面15米口径反射面天线、250个直径约60米的致密孔径阵列,以及100万个偶极子组成的稀疏孔径阵列组成,其接收面积约1平方公里。预计比目前最大的射电望远镜阵(...
宇宙中星系数目众多,形态多样。这些星系如何形成并演化至今,是当代天体物理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不断努力,通过地面和空间最先进的各类大型天文设备对宇宙从古至今不同时期的星系进行普查观测,探寻星系起源的奥秘。近几年来的一个重大突破是,发现了星系在形成恒星的增长过程中所呈现一个基本规律,称为“主序”规律:宇宙同一时期的活动星系的恒星质量与恒星形成率呈正相关关系。从早期到当前的宇宙各个时...
近期,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钱声帮研究员等发现两颗大小几乎一样的橙红色K型星相接在一起,是一个名符其实的连体双胞胎双星,并发现这个双胞胎姐妹可能至少还有一颗红色的伴星小姐妹。研究成果于11月在国际学术期刊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Supplement Series(影响因子为16.2)上发表。
国家天文台组织的每年一度的“天文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由全体在岗研究员和台务委员以无记名网络投票方式进行。日前,2002年评选结果揭晓,共有9个项目入选,其中上海天文台有3项。入选的3个项目分别是: --星系形成的高精度数值模拟取得重要成果  以景益鹏研究员为首的中德马普伙伴小组,近两年在宇宙学模型和星系形成的高精度数值模拟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引起国际广泛重视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神舟4号激光反射器研...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