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肿瘤学 AFP”相关记录16条 . 查询时间(0.046 秒)
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α-L-岩藻糖苷酶(AFU),癌胚抗原(CEA)和糖类抗原19-9(CA19-9)检测在胃癌(GC)中的诊断价值,为早期GC诊断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0例GC患者作为GC组,同期收治的胃部良性病变患者5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AFP,AFU,CEA和CA19-9表达水平,分析不同临床特征的GC患者血清。AFP,AFU,CEA和CA1...
腹腔植入在卵巢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bFGF HE4 AFP的影响
腹腔植入 卵巢癌 毒副反应
2020/12/24
研究腹腔移植在卵巢癌患者中的应用疗效及血清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附睾蛋白4(HE4),甲胎蛋白(AFP)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90例卵巢癌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每组各45例。而在均质水中水化(静脉滴注20mL氯化钾+ 1000mL生理盐水),利尿,止吐等,采用肿瘤细胞减灭术。在此基础上,逐步采用新辅助化疗治疗。实验组采用术前新...
AFP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生长的促进作用及对血管形成相关因子的影响
肝癌 AFP 肿瘤生长 血管形成
2020/8/11
探讨AFP对肝癌移植瘤生长及血管生成调节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pEGFP-N1-AFP和pEGFP-N1质粒分别转染SMMC-7721细胞构建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细胞,将裸鼠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于裸鼠皮下接种SMMC-7721/AFP和SMMC-7721/CON,从而建立人肝癌移植瘤模型,动态观测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变化;取肿瘤组织用实时定量RT-PCR和W...
对比高尔基体蛋白73(GP73)与AFP作为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筛查血清标记物的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中山市肿瘤研究所对中山市小榄镇35~64岁年龄段的居民实施HCC筛查血清标本并收集临床HCC初治患者血清标本,分为5组:正常人群组95例,低危人群组100例,高危人群组95例,筛查HCC组9例,临床HCC组52例。对5组患者检测AFP及GP73,对二者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及准确度进行比较。...
探讨肝癌HepG2 细胞AFP 基因沉默对Survivin表达的影响。方法:通过siRNA 技术下调肝癌HepG2 细胞中AFP 的表达,采用ELISA 法测定转染前后上清液AFP 浓度,MTT 法检测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凋亡率,RT-PCR 检测转染前后细胞Survivin mRNA水平。结果:转染48h 后,实验组上清液中AFP 浓度显著下降,肝癌细胞生长活性下降43.1%...
血清GP73联合AFP和CA199检测在肝癌诊断中的临床意义
原发性肝癌 高尔基体蛋白73 甲胎蛋白 CA199
2014/5/23
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及其与甲胎蛋白(AFP)和CA199 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HC )诊断的价值。方法:收集肝癌患者50例、肝炎患者 20例、肝硬化患者 20例、除肝癌外其他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20例及健康对照者20例。用酶联免疫分析方法定量检测各组人群血清GP73,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AFP 和CA199。结果:肝癌组血清 GP73含量中位数(104.4 μg/L )明显高于肝...
探讨早期甲胎蛋白(AFP)应答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2007年6月至2008年12月行TACE术且AFP≥200 ng/mL原发性肝癌伴门脉癌栓患者110例。选取TACE术后4~6w AFP及相对应的影像学结果进行评估。AFP值较术前基线值下降≥20%定义为AFP应答(AFP-R),而下降<20%则定义为AFP非应答(AFP...
探讨肿瘤标志物AFP、CA125、CA199和CEA在病毒性肝炎和肝硬化患者诊断和指导治疗中的应用,评估4项指标在判定肝脏损伤程度以及早期发现肝癌方面的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技术检测102例肝病患者(慢性肝炎患者55例,其中轻度24例,中度21例,重度10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47例)和22名健康体检者血清AFP、CA125、CA199和CEA水平。结果:慢性肝炎患者中AFP和CA19...
AFU及AFP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
原发性肝癌 α L 岩藻糖苷酶 甲胎蛋白
2011/11/17
目的:探讨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lpha fucosidaseAFU)和甲胎蛋白(afetal protein,AFP)的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AFU采用微量测定,以≥450 nmol/(mol•h)为慢性判断标准,应用时间分辨免疫分析测定血清AFP含量。结果:检测血清AFU在PHC中灵敏度较高,A...
联合检测AFP、SCCA与APT在原发性肝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肝细胞癌诊断 甲胎蛋白 鳞状细胞癌抗原 异常凝血酶原
2011/9/22
目的探讨甲胎蛋白(AFP)、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异常凝血酶原(APT)检测对原发性肝细胞肝癌(PHCC)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电化学发光法(ECLIA)检测AFP、SCCA、APT肝细胞癌37例,肝硬化40例,正常组41例。结果 PHCC患者血清AFP[(485.31±425.43) μg/L]、SCCA [(175.37±57.45) μg/L]、APT[(987.58±456.23...
中药复方肝癌宁对肝癌细胞生长和AFP分泌的抑制作用
复方肝癌宁 肝肿瘤 甲胎蛋白
2009/8/14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肝癌宁对人肝癌细胞体内、外生长及其对甲胎蛋白(AFP)分泌的影响. 方法: 以小鼠移植人肝癌模型观察药物(每天10, 5, 2.5 g/kg)的体内抗肝癌作用. 以MTT法测定复方肝癌宁(45 g/L)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以ELISA检测AFP分泌量. 结果: 10 g/kg对小鼠移植人肝癌HepG2移植瘤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 抑瘤率为54.5% (P<0.01), 且呈量效...
目的: 探讨HCC患者血清Lep, VEGF和AFP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用ELISA检测30例健康对照、31例肝硬化和146例HCC患者血清Lep, VEGF和AFP含量, 分析Lep, VEGF和AFP及其联合检测对HCC的诊断、临床分期和预后的意义. 结果: HCC患者血清Lep水平与BMI显著相关(r = 0.64, P<0.01), 且显著低于肝硬化组/健康对照组(19 mug/L ...
AFP基因转染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
甲胎蛋白类 转染 树突细胞 肝肿瘤
2008/4/22
AFP基因转染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抗肝癌免疫。
专著信息
书名
AFP triggers hepatoma cells escaping from immune surveillance through altering the expression of Fas/FasL and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lated apoptosis-inducing ligand and its receptor of lymp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