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7 共查到“作物学 IPT”相关记录7条 . 查询时间(0.156 秒)
转ipt 基因水稻种子萌发及苗期耐冷生理研究
转ipt 基因水稻 低温胁迫
2009/4/30
采用28 和15 ℃2 种处理对转异戊烯基转移酶( ipt) 基因水稻EY105 株系7 、株系19 及EY105( CK) 种子进行萌发, 并对幼苗进行低
温(4 ℃) 胁迫试验。结果表明: 常温下转基因水稻发芽势及发芽率高于对照, 低温处理使转基因水稻与对照均受到抑制, 但转基因水稻
种子仍有较高发芽势及发芽率。在常温下, 转基因水稻生理指标较CK 差异不显著, 低温处理后叶片可溶性糖含...
研究的目的:利用Ti质粒、农秆菌介导的方法,将ipt基因转入大豆,明确转ipt基因大豆的生育变化,并利用生物技术与常规育种相结合的方法创造半矮秆种质材料。完成情况:该项课题开展了四个方面的工作:亚有限品种转育ipt基因后的生理遗传特点。ipt基因转育群体的表型遗传特点。ipt基因转育株系感染SMV后的生理变化特性。大豆半矮秆种质材料的创新。经过该项课题的研究,首次提出了ipt基因转育大豆的遗传表达...
以普通小麦品种西农1376和西农2611为材料,利用农杆菌浸种法获得1株导入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转基因植株。经PCR、GUS组织化学染色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目的基因已整合到小麦基因组中并在转基因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转基因小麦在叶片细胞分裂素(异戊烯基腺嘌呤)含量、叶片衰老进程及农艺性状方面与对照无明显差异,初步表明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在转基因植株体内...
摘要 以转抑制衰老有关的异戊烯基转移酶(IPT)基因株系GC-1、携带抗白叶枯病基因Xa-23的“CBB23”和抗稻瘟病水稻品种“合系15号”为供体,采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与生物学鉴定相结合的方法,将IPT基因与Xa23及抗稻瘟病基因进行聚合。在3个复交组合中获得了17株聚合IPT基因与Xa23基因的植株,用这些植株与两系杂交稻亲本9311、E32、培矮64S及 W9834S进行杂交和回交,经PCR...
低温胁迫下IPT诱导水稻幼苗根中的RNA差别显示分析
水稻 IPT 基因表达 差异显示
2007/12/29
本研究选用抗性相对较弱的水稻(OryzasativaL.)品种越富为实验材料,利用DDRT-PCR(DifferentialDisplayReverseTranscription-PCR)技术研究了在4~6℃的低温胁迫下Isoprothiolane(IPT)诱导水稻幼苗抗性增强的部分分子机理.结果表明:在正常生长条件下,IPT处理对水稻秧苗根的影响与对照基本相同;但在低温胁迫下,两种处理的水稻幼苗...
适宜浓度(0.1 mg/L)的IPT(isoprothiolane)浸泡水稻种子24小时, 稻苗的种子根长度, 侧根数目以及芽鞘节根长度, 根系的干重均受到显著的促进。 与之相对应的是, IPT处理后, 种子根的内源IAA和ABA的含量提高, 而iPAs和ZRs的含量下降。 IPT处理也增加了稻苗的根系活力, 提高了低温条件下POD(过氧化物酶)和CAT(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利用花粉管通道法将叶片衰老抑制基因PSAG12-IPT导入普通小麦品种西农1376,经PCR﹑GUS组织化学染色﹑点杂交和Southern杂交分析,证明带有特异启动子的目的基因已整合到5个植株的基因组中,且在大部分转基因植株中能够稳定遗传。通过叶片细胞分裂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叶片衰老进程及农艺性状分析,初步证明PSAG12-IPT基因在部分转基因小麦的衰老叶片中特异表达,叶片衰老受到明显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