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 >>> 光学工程 >>> 光电子技术 光信息技术 光学仪器及技术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光学工程相关记录29507条 . 查询时间(4.969 秒)
北京工业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School of Physics and Optoelectronic Engineering)成立于2023年12月15日,是学校适应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要求,紧密对接新时代首都发展需求,优化学科专业布局而设立的学科型学院,由物理学和光学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组成。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低温工程与系统应用中心研发团队自2024年初研制出透平布雷顿循环再液化系统的核心装备——压缩膨胀一体机以来,针对国产化船用液化天然气-蒸发气体再液化装置的应用需求,依托团队在超流氦冷压缩机技术领域的技术积累,继续开发并研制蒸发气体再液化系统。
2024年9月13日,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吴嘉敏副教授,基础医学院郭增才副教授作为共同通讯作者在Cell上发表了文章Long-term mesoscale imaging of 3D intercellular dynamics across a mammalian organ,宣布了新一代介观活体显微仪器RUSH3D系统的问世,在兼具厘米级三维视场与亚细胞分辨率的同时,能够以20Hz的高...
2024年8月29日,新疆天业汇祥新材料有限公司25万吨/年乙醇装置成功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无水乙醇产品,标志着新疆天业超净高纯醇基精细化学品项目乙醇装置一次投产成功。该项目采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延长集团共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二甲醚羰基化加氢制乙醇(DMTE)技术设计、建设,并配套乙醇脱水制乙烯、进而生产高端聚氯乙烯。该装置的建成、投产为新疆天业集团高质量发展和产业转型提供了技术...
2024年9月12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能源与环境小分子催化研究中心(509组群)邓德会研究员和刘艳廷副研究员团队自主开发的250千瓦级海水制氢联产淡水装置完成建设并成功开车,为海水制氢联产淡水新技术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提供基础科学和工程技术支撑。
随着半导体材料和微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对其内部缺陷超高分辨无损检测和分析的需求日益迫切。此前,基于声、光、电信号响应,已开发了多种亚表面微结构成像表征技术。其中,电子束因为携带巨大动能和电荷,其与材料的作用微区约束在纳米尺度上,且穿透深度最高可达微米级,是理想的激励源之一,由此开发了包括电子束感生电流(EBIC)成像以及多种电子能谱等无损检测技术,但相关技术或存在分辨率低、或样品破坏性微加工以及微...
2024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学动力学研究室光电材料动力学研究组研究员吴凯丰联合郑州大学博士陈宗威等,揭示了分子自旋三线态产生的新机制。该研究利用金属纳米颗粒与有机分子构建无机-有机杂化材料,通过金属-分子界面超快电荷分离,结合金属纳米颗粒中超快的电子自旋翻转,高效产生了分子自旋三线态。这一成果对分子三线态光化学的发展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电子学院孙海定教授iGaN Lab课题组与武汉大学刘胜院士团队合作,在仿生光电神经感知器件的前沿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研究团队成功开发以第三代半导体氮化镓(GaN)为核心材料的光电神经突触器件,实现具有化学调控的神经形态功能。该器件首次提出利用光电化学器件架构,结合传统半导体构筑新型半导体/电解质异质界面,并逼真模拟了生物体中的复杂视觉行为。该成果以“Optoelectron...
2024年9月1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氧碘化学激光器效率和光腔研究研究组(703组)胡墅研究员、郭敬为研究员、谭彦楠研究员团队提出了一种基于随机激光实现真随机数生成的新方法。该方法利用仿生随机激光相干模式作为物理熵源,实现了单通道随机数瞬时速率初步达到40Gbps,为真随机数的生成提供了新思路。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文泓桥副研究员。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周爱副教授。
胡文彬在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研究中心从事科研工作多年,早期工作内容包括光电系统设计、光栅解调系统研究,期间作为第7完成人获得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于2002年取得了武汉理工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的硕士学位。2005年赴荷兰Twente大学,从事纳米材料制备和光子晶体设计的学习和研究。2006年回国后从事光学敏感材料微加工和制备方面研究,并攻读武汉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光电子及信息材料专业的博士学位...
武汉理工大学光纤传感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程乘副研究员。
2024年8月23日-9月2日,长春人造卫星观测站将北京卓镭激光技术有限公司BLAZER-P系列激光器应用到我站的激光测距系统中,与我站KHz激光器并行使用。首日成功观测到GEO、MEO等高轨卫星,地靶精度为1.3mm左右,数据单次测距精度为10mm左右。
2024年9月1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能源研究部生物能源化学品研究组(DNL0603组)王峰研究员、罗能超副研究员团队和意大利的里雅斯特大学Paolo Fornasiero教授合作,在光催化甲醇无氧脱氢方面取得新进展。团队通过离子交换和光沉积先后将Pd单原子和Pd团簇引入光催化剂表面,两者作为空穴和电子的聚集位点,分别参与氧化和还原半反应,最终实现甲醇脱氢联产氢气和甲醛。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