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 >>> 生物学 >>> 微生物学 >>> 微生物生态学 >>>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微生物生态学相关记录269条 . 查询时间(2.328 秒)
近日,第19届国际微生物生态学研讨会ISME 19(全球水平最高、规模最大的微生物生态类国际会议)在南非开普敦召开。来自70个国家共1533名学者参加此次盛会。会议主要围绕各生境微生物生态(如海洋、农业、人体等)、微生物间互作、微生物-宿主间互作以及微生物生态研究相关新技术及算法等主题内容展开,分别设置大会报告、主题报告、圆桌会议及海报交流等环节。我院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农业微生物...
近期,土地科学与技术学院王钢教授的土壤与水生态系统生物物理研究组(Soil and Water Ecosystems Biophysics,简称SWEB)与瑞士联邦水科学与技术研究所(EAWAG)的David R. Johnson研究员课题组通过多年联合研究,噬菌体-细菌互作机制及功能群落演化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以“Phage predation accelerates the spre...
微生物在自然物质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方向以陆地、海洋、肠道等环境中的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通过收集、分离、和挖掘微生物及其合成的酶、次级代谢产物等资源,研究系统分类与进化规律,深入解析微生物在自然界的生态功能及与宿主相互作用,达到利用微生物技术进行环境治理、资源利用和健康生活的目的。
2024年度“根际微生物与绿洲农业”第一次学术交流会。
2024年1月10日,2023年生态学科学术年会暨第17期“鳌山生态论坛”在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成功举办。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纪磊、副书记张攀攀出席活动,生态学科100余名教职工和研究生参加。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专利:一种多功能土壤微生物调理菌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2023年11月1日至3日,受国际微生物生态学学会(ISME)南亚大使Dev Raj Joshi博士的邀请,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昱研究员等一行5人参加了第二届南亚微生物生态学研讨会(SASME 2023)。会议在享有“雪山王国”之称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举行。会议得到了尼泊尔教育科技部、ISME和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的大力支持。尼泊尔教育科技部部长Ashok Rai亲切接见了...
微生物残体DNA广泛存在于陆地和水域生态系统中。从水环境样品中提取的微生物DNA通常来自活体微生物和死亡微生物残体。环境DNA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微生物群落检测的效率和通量,而无法区分微生物细胞的死活状态。因此,基于环境DNA的微生物群落分析会造成一些微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组成的错误估计。已有研究使用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染色方法,可选择性地结合死细...
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由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专业委员会(简称微生物生态专委会)主办,我校承办的微生物生态专委会2023年学术年会暨全球华人学者环境科技前沿论坛在哈尔滨举行。中国生态学学会微生物生态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张昱、我校副校长范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应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梁超研究员将于2023年8月11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近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吴振斌团队撰写的关于气候变化下的湖泊微生物碳利用机制的研究论文(Temperature-mediated microbial carbon utilization in China’s Lakes),发表在《全球变化生物学》(Global Change Biology)上。
应兰州大学草地微生物研究中心邀请,中科院南京土壤所朱春梧研究员、浙江大学罗煜副教授将于2023年6月29日做学术报告,欢迎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土壤样品的长期保存方法一直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新鲜土壤的超低温冷冻保存被认为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黄金标准,但其操作难度大、成本高,无法广泛应用。自然风干土壤通常被认为不适于土壤微生物研究,但却是长期保存土壤样品的普适性方法,并被广泛用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然而,活性微生物是保存土壤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或功能鉴定研究的主要目标,干燥土壤和新鲜土壤中是否含有相同的活性微生物群尚属未知,如何...
土壤样品的长期保存方法一直是土壤微生物学研究的难点和热点。新鲜土壤的超低温冷冻保存被认为是研究土壤微生物的黄金标准,但其操作难度大、成本高,无法广泛应用。自然风干土壤通常被认为不适于土壤微生物研究,但却是长期保存土壤样品的普适性方法,并被广泛用于土壤物理化学性质测定。然而,活性微生物是保存土壤用于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或功能鉴定研究的主要目标,干燥土壤和新鲜土壤中是否含有相同的活性微生物群尚属未知,如何...
微生物燃料电池耦合人工湿地(MFC-CWs)被广泛认为在污染物去除方面效果显著,同时具有较好的产电性能,并被证明相较于传统人工湿地可减少特定气体(N2O、CH4和NH3)的排放。但目前关于C/N比对MFC-CWs污水处理效能、温室气体及NH3排放、生物产电性能的影响尚不明确,相关微生物学驱动机制也亟需探究。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