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物理化学 锌”相关记录109条 . 查询时间(0.14 秒)
基于水系电解液的低温锌金属电池(LT-ZIBs)因其丰富的天然锌资源和低廉的成本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通过合理设计正极材料,如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和普鲁士蓝,可获得具有高能量密度的锌金属电池。然而,在低温环境下,电极/电解液界面处大的去溶剂化能垒及缓慢的扩散动力学导致其倍率性能和长循环寿命远不能令人满意。基于此,结合合作团队前期在电子结构调控界面层,降低势垒提升载流子传输动力学,增强金属二次电池...
姜汉卿团队开发具有超高稳定性的锌金属负极用于锌金属电池(图)
姜汉卿团队 锌金属 电池
2023/10/18
锂离子电池因具有长循环寿命、高能量密度和高功率密度被认为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汽车以及大规模电网等领域应用的理想选择。但是,锂离子电池通常需要使用高挥发性与易燃性的有机系电解质,在短路、过热或过充等恶劣条件下,电解质分解引发内部链式反应,造成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打击消费者信心。相较之下,锌金属电池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水系电解质,同时具备成本低廉、理论容量密度高(820 mAh g-...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表可充电碱性锌基电池负极的综述文章(图)
碱性锌基 电池负极 催化新材料
2023/8/22
2023年8月16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发表了关于可充电碱性锌基电池负极的综述文章,系统分析了碱性电解液体系锌负极面临的问题,总结和评估了目前的研究现状和趋势,展望了该领域未来的研究前景。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集成出30 kW级锌溴液流电池电堆(图)
锌溴液流电池 电解液 电池电堆
2023/2/9
2022年12月,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部李先锋研究员和袁治章研究员团队突破了高能量密度锌溴液流电池关键技术,成功集成出30 kW级的锌溴液流电池电堆。电堆面容量可达到140 mAh cm-2,电堆实测放电电量可达31.6 kWh。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等揭示锌物种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作用(图)
大连化物所 二氧化碳 催化加氢
2023/1/8
2022年12月30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剑、副研究员俞佳枫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教授Grunwaldt合作,利用双喷嘴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经典的铜-锌-锆三元催化材料结构进行精细调控,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了氧化锌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敏感性。此外,合作团队还利用锌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原子级分散的氧化锌,证明了其是提高铜基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关键...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院揭示锌物种在二氧化碳催化加氢中的作用(图)
锌物种 二氧化碳 催化加氢
2023/1/12
2022年12月21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院碳资源小分子与氢能利用研究组(DNL1905组)孙剑研究员、俞佳枫副研究员团队与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Grunwaldt教授合作,利用双喷嘴火焰喷射裂解法(DFSP)对经典的铜—锌—锆三元催化材料结构进行精细调控,通过多种原位表征手段揭示了氧化锌在二氧化碳加氢制甲醇反应体系下的结构敏感性。此外,合作团队还利用锌锆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制备了原子级分散...
2022年10月8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无机膜与催化新材料研究组(504组)杨维慎研究员和朱凯月副研究员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发展了一种离子交换诱导相变方法,制备了具有超大层间距及高稳定性的针钒钙石ZnV6O16·8H2O(ZVO)新材料,并将其用作水系锌离子电池正极,表现出优异的倍率性能和长期循环稳定性。
硫化铟锌的改性合成及光催化特性
ZnIn2S4 光催化 产氢 降解
2022/3/18
氧还原反应(ORR)是系列电化学能量转换器件(如金属-空气电池、燃料电池)中的重要阴极反应。商业上主要选用铂(Pt)基材料作为ORR电催化剂驱动反应进行。但Pt金属储量稀少、价格高昂,不利于大规模应用。因此,开发性能优异且价格低廉的非贵金属催化剂变得尤为重要。当前,碳基负载的铁单原子催化剂(Fe SACs)作为非贵金属催化剂,被认为是商业Pt基催化剂最有潜力的替代品之一。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
一体化构型的高柔性、长寿命锌离子电池研究进展(图)
一体化构型 高柔性 长寿命 锌离子电池
2020/12/24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研究中心先进材料与结构分析实验室A05组近年来基于所发展出的一种具有一体化结构的超级电容器(Adv. Funct. Mater. 26: 8178-8184, 2016;中国发明专利:2013101370105, 2013101680826),为电化学储能器件向轻薄化、高柔性等功能化方向拓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近期,该组博士生陈鹏辉在解思深院士和周维亚研究员的指...
近日,《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CS Nano》等国际材料与能源领域顶级期刊连续在线发表中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梁叔全教授、周江特聘教授团队在水系锌离子电池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团队研发了一种表面氧化的氧氮化钒(VNxOy)新型正极材料,该材料表现出高度可逆的储锌行为与独特的能量存储机制,显著...
近日,我所储能技术研究部(DNL17)李先锋研究员、张华民研究员团队设计、制备了一种基于氮化钛纳米棒阵列三维复合电极材料,并应用于锌溴基液流电池中,大大提高了其功率密度。溴(Br2/Br-)基液流电池,特别是锌溴液流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电解液成本低等优势,成为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但是Br2/Br-电对的反应活性较低,电极的极化较大,导致电池的功率密度较低,电堆成本相对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