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化学 CO2”相关记录213条 . 查询时间(0.125 秒)

2016年,通过利用芳基乙腈单体与芳香族醛之间的碱催化Knoevenagel缩合,提出了氰基乙烯基连接的共价有机框架材料(covalent organic frameworks, COFs),从此开启了sp2-c-COF的新篇章。sp2-c-COF因其全π共轭结构、高结晶度、超高稳定性和优异的光电性能而备受关注。但受限于C=C键可逆性差导致的反应类型和单体类型不足,sp2-c-COF结构和功能的多...

大陆硅酸盐岩的风化作用是长时间尺度上调节全球碳循环平衡和维持地球宜居性的关键机制,其不仅控制着地表的物质循环和元素迁移,也影响着大陆风化输出通量的变化。尽管大陆风化通量的重要性已被广泛认可,但含钙镁硅酸盐岩风化输出的物质通量的准确量化和大气CO2消耗对气候变量的反馈仍然未受到有效限制。2025年来,非传统稳定同位素地球化学在大陆风化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示踪风化作用机制和地表物质迁移转化提供了新...

兰州化物所CO2衍生过氧碳酸氢盐构建原位氧化体系研究获新进展(图)
复合 活性 催化
2024/11/23
过氧碳酸氢盐HCO4-是一种新兴的双电子弱氧化剂,HCO4-的活化能原位生成·OH和CO3·-等复合活性氧物种,实现原位氧化体系的构建。然而,从CO2的转化利用角度出发,构建CO2衍生HCO4-生成复合活性氧物种的原位氧化体系,国内外未见报道。而利用精准催化活化技术,实现多氧化剂共存体系中CO2衍生HCO4-的精准活化,具有极大挑战性。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研究组在光催化还原CO2调控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宋茂勇 光催化 电子
2024/4/19
光催化转化CO2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将CO2转化为可再生的能源。如何同步提升还原产物的选择性和产率是CO2催化还原反应的重大挑战之一。基于此,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宋茂勇研究团队围绕CO2光催化还原高效生成单一产物CO开展了系统研究

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在光热催化CO2还原研究方面取得进展(图)
光热催化 催化性能 金属 载体界面
2024/1/16
光驱动CO2加氢转化为高值化学品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种高效策略,可以同步缓解气候问题和能源危机。一般情况下,常压下的CO2加氢反应会发生逆水煤气反应 (CO2 + H2 → CO + H2O) 和萨巴提尔反应(CO2 + 4H2→CH4 + 2H2O),分别生成CO和CH4。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人们希望CO2加氢转化为高选择性的CO或CH4,但由于这两种反应常常同时发生,导致选择性降低,因此高选...

2023年8月2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化石能源与应用催化研究部低碳烃综合利用及沸石催化材料研究组研究员朱向学、李秀杰团队,在低碳烷烃与CO2耦合转化催化剂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该研究在镁铝尖晶石载体上构筑了高稳定性的单分散Fe基催化剂,并通过原位电镜和准原位穆斯堡尔谱揭示了Fe物种分别在有和无CO2参与的乙烷脱氢反应中的演变规律以及其与催化反应性能的关联。

2023年7月5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李灿院士、冯兆池研究员团队在CO2加氢制甲醇的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团队利用operando IR-MS技术,揭示了ZnZrOx固溶体催化剂上,相邻的Zn-O-Zr不对称活性中心对于CO2活化和催化加氢的协同促进机理。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富CO2水热合成磷酸钇纳米球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利 富CO2 水热合成 磷酸钇 纳米球
2023/6/2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富CO2水热合成菱形磷酸镝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利 富CO2 水热合成 菱形 磷酸镝
2023/6/29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富CO2水热合成磷酸镧纳米线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利 CO2 水热合成 磷酸镧 纳米线
2023/6/26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专利:一种富CO2水热合成花状磷酸铽的方法
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专利 CO2 水热合成 花状磷酸铽
202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