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 历史学 >>>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 >>> 鸦片战争史 太平天国史 洋务运动史 戊戌政变史 义和团运动史 辛亥革命史 五四运动史 新民主主义革命史 中国共产党史 中国国民党史 中国民主党派史 中华民国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其它学科
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库 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相关记录5672条 . 查询时间(1.465 秒)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要承担全校本科学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任务,帮助学生认识近现代中国社会的国史、国情,了解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本质,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如何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改革开放,培养大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中国当代史研究中心成立于2007年12月,旨在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深入与发展、促进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对话、竭力抢救散落于民间的各种史料。目前中心主要着眼于新中国建国史的资料发掘、搜集和研究的工作。凡涉及1949年以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外交、教育、科学、社会等新政权制度体制建设过程中的种种历史事实与历史问题,均属本中心研究的范畴。
民国时期的中小学教师是中国教育由传统向现代转型期的从业群体,是中国新式教育的承载者。以往教育史方面的研究对于这个群体的大致发展状况有比较系统的研究,但是以往这些研究主要是从行业史的角度来评判民国中小学教师,专注于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特征和他们对于中国教育转型的意义。这对民国中小学教师的社会角色来说,虽然抓住了其主要特征,但也难免有些符号化和平面化,因为它只突出了民国中小学教师角色的职业特征,而忽略了民...
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是经民政部批准成立的国家一级学会。研究会的前身是1982年成立的全国《反杜林论》研究会,1992年更名为中国恩格斯研究会。2002年,正式更名为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主管单位为原中共中央编译局。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原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央文献研究室和中央编译局职责整合,组建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研究会主管单位也相应变更为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国中共党史人物研究会是1979年5月经中共中央组织部批准成立的,是专门从事中国共产党历史人物研究的全国学术性社会团体。业务主管单位是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接受民政部监督管理。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是由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学界专家、学者和相关教学、研究单位、社会组织自愿结成的全国性、学术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英文名称:Chinese Society of History of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缩写:CSHCPC。学会成立于1980年7月,冯文彬、胡绳、龚育之、孙英和欧阳淞同志曾先后担任学会会长。1983年11月、1989年4月、1994年11...
慈禧太后扼杀戊戌变法的宫廷政变。戊戌变法遭到后党的痛恨和反对,他们准备乘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时举行政变,以废黜光绪帝。帝党得知后,企图拉拢新建陆军首领袁世凯救护光绪帝,结果却被袁世凯出卖。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幽禁光绪帝于中南海瀛台,随即杀害策划维新变法的“六君子”谭嗣同、林旭、杨锐、杨深秀、刘光第、康广仁,通缉康有为和梁启超,罢免维新官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以外交官为代表的出洋士人,成为那个时代最早一批亲历西方世界的中国人。出洋士人留存日记中,有大量描写、议论甚至评价西方女性的文字,与受到诸多束缚的中国女性相比,除了穿着、打扮、行为举止迥异之外,西方女性的婚恋方式、家庭地位、教育程度、参与社会活动以及从事职业等方面更是与中国女性有天壤之别。这些观点和看法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出洋中国人心目中对西方女性形象的认知。对西方女性的认知形成及...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是全国高等学校本科生必修的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之一。
陈平原教授是当代主要的五四讲述者之一,他将自己的人生际遇和学术追求融入五四研究,不仅将五四视为中国20世纪历史上的重要事件,更将其看作一个重要的思想资源和学术话题。作为“五四研究”三书之一,本书偏向陈平原教授的“有我之学”,它并非立论谨严的史著,追求的是能够“具有某种内在精神力量”。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是为保证全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相关课程教学正常、有序开展而设立,共有专职教师6人,其中教授2人,在读博士1人。教师学科背景均为历史学相关专业。教研室从国家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坚持教学与科研“双轮驱动“,大力增强学生对“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认同,积极促进学生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近代史研究》是中国近代史研究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创刊于1979年,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主管,近代史研究所主办。
沂沭河治导是新中国成立前后为协助淮河干流治理,在鲁中南和苏北地区投入建设的首个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千里治淮第一仗”。工程建设之初,面对工地医疗卫生的多重困境,党和政府将卫生事业提高到政治任务的高度,建立工地医疗卫生机制,增强民工卫生意识,加强民工日常生活保障。这些举措在改善工地医疗卫生状况的同时,也保障了民工的身体健康,确保了工程如期完成。中国共产党在沂沭河治导工程中对民工医疗卫生工作的先行探索...

中国研究生教育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世界大学科研机构排行榜-

正在加载...

中国大学排行榜-

正在加载...

人 物-

正在加载...

课 件-

正在加载...

视听资料-

正在加载...

研招资料 -

正在加载...

知识要闻-

正在加载...

国际动态-

正在加载...

会议中心-

正在加载...

学术指南-

正在加载...

学术站点-

正在加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