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结果: 1-15 共查到“知识要闻 冶金热能工程”相关记录49条 . 查询时间(0.921 秒)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等研究院金属-氧空位活性结构调控实现二氧化碳加氢超高产率制乙醇(图)
金属 活性 结构 燃料
2024/11/30
借助可再生能源获得的H2,将CO2资源化利用转化为乙醇,不仅可以缓解对化石资源的过度依赖、保障国家能源安全,还有助于相关行业双碳目标的实现。此外,乙醇广泛用作化工基础原料,还可直接用于交通运输燃料以及通过ATJ醇喷路线制备可持续航空燃料(SAF),因而开发绿色乙醇合成技术还可应对未来碳边境调节机制与可再生燃料的强劲需求。
上海高研院绿色甲醇燃料合成精细化建模和碳排放约束下多场景解决方案研究取得新进展(图)
燃料 合成 分析
2024/11/9
绿色甲醇燃料是应对航运业脱碳的替代燃料之一,备受工业界和投资界关注。中国已建/在建/规划中的绿色甲醇项目产能和投资数据不断更新,其中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燃料路线是主要技术路线之一。但是其工业化进程受到可再生电力缺乏有效保障、技术成熟度、产品碳排放等要素影响。尤其是受欧盟《可再生能源指令》影响,如何基于工业化多要素条件进行碳排放约束下的生物质气化制绿色甲醇燃料的技术路线设计,并为之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二氧化碳(CO2)和一氧化碳(CO)作为燃烧过程中最重要的产物,常被用作确定燃烧源的示踪剂。当前,由于地区、燃料类型和燃烧条件差异,排放特性不确定性大。为了更精确地评估区域碳排放特征并降低源排放的不确定性,在背景站对大气边界层顶部的CO2和CO的长期监测尤为重要。2022年7月,大气物理研究所叶京博士等人在中国科学院大气边界层顶生态环境上黄观测站(海拔1128米),利用PICARRO气体浓度分析仪...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在三甲苯高压氧化反应动力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图)
反应动力学 燃烧 污染
2024/9/21
航空煤油的燃烧放热过程直接决定了发动机工作状态与排放水平。通过建立航空煤油的反应动力学模型可以深入理解其具体反应过程,从而为提升燃烧效率和污染物源头抑制提供理论基础。RP-3航空煤油是我国使用最广泛的军民两用航空燃料,因其组成复杂,在进行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时需要借助模型燃料进行普适性研究。芳烃燃料是RP-3模型燃料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芳烃燃料对理解燃烧过程中燃料消耗和碳烟污染物的形成有重要意义。三...
青藏高原作为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最为敏感的区域之一,在自然和人为排放活动共同作用下,大气升温幅度显著,约达到全球平均值的两倍。吸光性碳气溶胶,包括黑碳(BC, Black Carbon)和棕碳(BrC, Brown Carbon),通过直接和间接辐射效应,促使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升温;其沉降在冰雪表面亦加速区域冰雪融化,引起系列生态环境问题。青藏高原毗邻南亚和东亚人口密集区,周边人为活动排放和野火生...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5-羟甲基糠醛(HMF)及其下游衍生品的催化转化(图)
催化 分子 燃料
2024/6/19
在全球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背景下,对可再生能源和绿色化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可持续发展领域,生物质因其丰富的储量、可再生性和环境友好性,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通过糖脱水制得的5-羟甲基糠醛(HMF)作为一种关键的生物质平台分子也脱颖而出,并在合成包括呋喃基聚合物、精细化学品和生物燃料在内的多种重要化学品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然而,HMF分子结构中的高活性醛基、羟基和呋喃环,为选择性调...
应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技术的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在大连金普新区运营(图)
氢燃料 电池公交 发动机系统
2024/6/13
2024年6月7日,应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燃料电池研究部燃料电池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DNL0301组群)邵志刚研究员团队开发的新一代氢燃料电池电堆技术的10.5米公交车,在大连金普新区批量交付,投入金石2路和3路示范运营。
2024年6月5日,依托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DNL0305组群)技术开发的高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模块,获得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型式认可证书,被CCS称为国内首款通过认证的以高温质子交换膜为核心技术的燃料电池模块产品,标志该类燃料电池成为船舶制造业绿色发展行动重要解决方案之一。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青藏高原碳质气溶胶端元的稳定碳同位素研究获新进展(图)
青藏高原 同位素 燃料
2024/6/26
2024年6月4日,国际期刊《环境科学和技术》(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发表了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冰冻圈科学与冻土工程重点实验室研究成果Stable Carbon Isotope Signatures of Carbonaceous Aerosol Endmembers in the Tibetan Plateau。该研究详细阐释了青藏高原...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制的金属海水燃料电池系统顺利完成5500米级海试(图)
金属 燃料 电池系统
2024/5/24
2024年5月16日,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醇类燃料电池及复合电能源研究中心金属燃料电池系统研究组(DNL0313)王二东研究员团队研制的金属海水燃料电池系统在菲律宾公海海域顺利完成5500米级海试。该电池系统搭载“金鸡号”着陆器,于1月2日至4月28日在5500米海底连续停留117天,累积工作时间238小时,实际供能1221Wh,放电电压平稳,证明了该金属海水燃料电池系统具备深海长时间稳...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黑碳气溶胶亚组分排放方面取得进展(图)
气候 环境 燃料
2024/8/29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42192514)等资助下,复旦大学陈颖军教授与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张干研究员等合作,在焦炭和烟炱切分的黑碳排放、历史清单和生成机制等方面取得最新进展。研究成果以“焦炭主导中国黑碳的历史排放与减排(Char dominates black carbon aerosol emission and its historic reduction in China)...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学者在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图)
动力系统 燃料 机理
2024/8/31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T2241003)资助下,清华大学李骏院士团队联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佛山仙湖实验室等科研团队,展开重型车辆氨氢融合零碳动力系统基础研究。研究团队在基础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并在国际上首次成功实现了重型商用车用氨氢融合燃料内燃机点火。
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制备出具有波形流道和微通道脊的新型一体化GDL(图)
苏州纳米 波形流道 微通道脊 燃烧热量
2023/9/18
氢气具有高能量密度、燃烧热量高、燃烧产物无污染等特点。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是以氢气为能源的能源转换装置,具有高效、环境友好、工作条件温和等优势,备受关注。尽管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近些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仍面临着传质和水管理薄弱的问题,导致较低的峰值功率密度。有研究通过改变流场板的流道结构,或者采用金属泡沫、石墨烯泡沫取代传统流场板,以提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传质能力,提升燃料电池性能...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煤基专用燃料中试放大试验开车成功(图)
煤基 专用燃料 试放大试验 开车成功
2023/6/27
2023年6月13日,亚太燃烧会议(Asia-Pacific Conference on Combustion,ASPACC)委员会公布了第十三届亚太燃烧会议“Young Investigator Award”的获奖者名单,共有7人获得此项荣誉,其中中国大陆仅有1人入选,我实验室杨立中教授课题组博士研究生刘泓被授予该奖,这是我实验室首次获此殊荣。2023年5月14~18日,第十四届亚太燃烧会议在中...